河北日报-09版:文化周刊-2022年12月23日

  2021年3月26日,“探源中华文明 倾听燕赵跫音”大型全媒体考古系列报道(以下简称“考古系列报道”)的首篇——《雪落宫墙》,在河北日报文化周刊、河北日报客户端等多媒体平台同步推出,开启了一场由考古专家、学者和记者、编辑团队引领读者和网友探访河北重要考古发现,感受燕赵大地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考古之旅”。截至目前,由河北日报联合河北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打造的这一持续近两年的“考古系列报道”圆满结束,共推出深度报道24篇约13万字,图片100多张,短视频近30条,在全省乃至全国受众中掀起一股经久不息、影响深远的“河北考古热潮”,与此同时,也在全国考古业界回响起一曲慷慨激越、来自燕赵大地上的历史跫音。

  这是一趟美妙的“文化苦旅”,将读者的目光与思考,从崇礼太子城,带到燕下都,带到元中都;从见证华夏融合的战国中山,带到激荡大汉雄风的满城汉墓;从历史长河中曾雄霸一方的雄安,带到对中华民族独具意义的巍巍长城之巅和浩浩大运河畔;它还把我们带到千年古都行唐故郡和临漳邺城,重新审视历史云烟湮没的沧桑变迁;它把我们带到光耀千古的邢窑和定窑,回眸绝代芳华的东方美学与智慧之火;它还把我们带到神秘的泥河湾、辽阔的冀西北,去寻找人类史前文明印记,揭开人类起源之谜……这一趟“探源中华文明 倾听燕赵跫音”的知识漫游,把河北和全国读者们带到一个又一个与家乡、与中华民族、与人类历史息息相关的重大考古发现地——它们被誉为辉映在人类历史星空下的“文明现场”——发现、求索、追寻、展望人类文明和中华文明成长之路。

  “考古盛宴”满足了人们对历史知识的渴望,“溯源文明”则展望着对新时代旅程的期盼。“考古系列报道”迄今在河北日报多媒体平台收获超过350万阅读量,经学习强国、人民网、河北新闻网等媒体平台转载后,累计点击量超过1500万次。该系列还获得国家文物局“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奖”、国家文物局好新闻奖,实现了现代传媒视野下,河北重要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在新时代一次璀璨夺目的集体亮相。

  业界专家学者都表示,这个已然形成文化品牌和拥有大众良好口碑的考古系列报道栏目,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它以多媒体产品的形式,回望历史星空的同时,又烛照着未来之路,推动河北考古发掘更多成果和研究项目涌现,推动文化自信自强,传承中华文明五千年薪火不息。

  2020年9月28日,习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精确指出,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

  中国现古学诞生100年来,几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见证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悠久历史和强大凝聚力,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河北考古,又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中,贡献了怎样的独特魅力和风采呢?

  在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看来,河北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它的南部,在历史地理单元上属于中原仰韶文化分布区,燕山南北又是红山文化分布区。二者在中华文明形成进程中都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冀州在古代曾是九州之首,可见河北地理位置之重要。同时,河北也是体现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交汇之地。”张文瑞说。

  于河北,还需要向世界回答一个重要问题——东方人类起源问题——这无疑也具备极其重大意义。泥河湾,张家口阳原县的一片静谧谷地,却烙印着人类历史最神秘的首章——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迹。2022年3月2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该研究院王法岗博士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泥河湾盆地发现早期人类使用颜料和复合工具的考古证据》发表于著名学术期刊《Nature》(即《自然》杂志),震动了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格外的重视,并于次日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点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河北泥河湾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最新进展。这是百年泥河湾考古最新的闪亮表现,也展现着几代河北考古人接续奋斗的丰硕成果。

  “百万年人类史、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都在河北有所体现,正因如此,河北在阐释中华文明进程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张文瑞如此总结河北考古对于探源中华文明和“考古中国”的独特意义。而他在“探源中华文明 倾听燕赵跫音”考古系列发表的关于冀西北新石器考古思考的《文明曙光》一文,也早已被前述《Nature》论文另一位作者、河北省泥河湾东方人类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谢飞注意到了。谢飞认为,这些有联系的新的考古发现,一下子把中国北方早期文明的链条串了起来。他满怀期待地表示,这些努力将“为中华文明找到根系”提供实证。

  “从百万年前人类起源的考古探索,到长城、大运河等文化的历史呈现,从尝试破解农业起源这样的文明密码,到聚焦一系列重量级专题考古项目……这个考古系列报道,在选题上是精准而厚重的,可以帮助读者对燕赵大地历史脉络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与此同时,又将我们历史背景和文化中的河北特色体现得较为充分,这是这组报道的最大特色和最重要的社会效果。”张文瑞如此评价。

  河北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韩立森研究员表示:“这个考古系列报道,之所以在业界和全社会引发关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回答了人们心中一系列的谜题:即燕赵大地这片热土,对中华文明贡献了什么?河北都有哪些重大的考古发现?当下河北考古文博人都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公众越了解这些考古研究工作,越能更好地认识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越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他认为,此次报道尝试了“文物部门+研究机构+权威媒体”的新模式,该大型全媒体考古系列不仅展示了河北考古取得的丰硕成果,还调动起学者专家推动学术研究成果走进普通大众视野的积极性,架起了考古和公众之间的桥梁,加上省内首席、强势媒体——河北日报的优势,以及充分运用多媒体平台与新媒体资源的技术传播手段,让河北省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以及更多闪耀着文明之光的考古成果走出象牙塔,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真正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我也经常在朋友圈转发这组报道。”韩立森说,许多读者曾向他反馈,看了考古系列报道文章后有几个“没想到”:没想到河北有这么多重要考古发现;更没想到河北对中华文明有这么大、那么多的贡献。现在,这些“没想到”正在变成慢慢的变多河北人的自豪,对家乡历史背景和文化的热爱,变成河北活化历史背景和文化遗存、更好展示文明风采、传承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新名片”……而这些汇聚在一起,日渐成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强大精神力量,也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源源不断的磅礴力量。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人类历史的终极叩问,也是人们审视历史、回望来路、展望未来的深刻思考。

  王静雅是一位博物院志愿者讲解员,2018年获“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称号。她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遇到河北日报推出的这个考古系列报道,她便认真读了每一篇,并成为这个栏目的忠实读者。

  “我们从历史中走来,有责任让历史走向更远的未来。讲解词要更深刻些,不能只简单告诉参观者文物的基本情况,要补充更丰富的历史背景,要到有分量的考古学和历史学资料里去寻找。”自从关注到这个考古系列报道,每一期报纸、网页和视频,她都会收藏。“文章多来自考古现场的一手信息和专业思考,也是反映河北乃至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考古发现,所以非常宝贵。”王静雅说。

  既要注重普及性,又要兼顾一些人群对考古知识需求的深度与广度。这是越来越多河北考古文博人注意到的公众文化需求新变化。在韩立森看来,像王静雅那样的“收藏”,恰恰证明了考古系列报道探索传播新模式的必要性与价值所在。

  “考古系列报道既有探源中华文明从哪里来的深度,又有历史研究最终要回归到人民生活中间去的责任,所以它堪称一次较全面的专业领域的精心梳理,是一段留存和记录普通大众和主流媒体共同造就的历史记忆。”韩立森也注意到一部分读者对考古知识的需求正向“深”与“广”发展。对此他说:“这组大型全媒体考古系列报道,与以往常规报道形式相比有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它以规模性、系统性、专业性和全媒体多平台等新传播方式,形成了更有价值的‘媒体记录记忆’‘大众阅读记忆’。这些‘记忆’可随时供读者、公众查阅学习,这难道不是对考古研究成果最好的利用和普及吗?”

  张春长,河北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唐研究室主任。2022年是他参与行唐故郡遗址考古发掘第七年。列鼎飞觞、诡秘莫测,他把七年坚实的野外考古和学术思考,倾注在考古系列报道刊发的文章《鹿鸣东皋》中。

  “考古文章要有充实的内容才是重中之重,须让读者能从中读出弦外之音,打开思考的闸门。好文章是精金百炼而成,蕴含温度和能量,让人能汲取知识的营养,嗅得到匠心的芳香,昭示道理,萌动生机,传送希望。”张春长这样寄望自己和考古同行在大众媒体上的科普写作。他认为,公众眼中的考古学有神秘性,专业性也较强,因此更需要考古学者与大众媒体联手,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打通普通人了解考古工作和意义的新路径。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何利群,一度研究方向为东魏北齐时期的邺城佛教文化,他因此与河北邺城考古多了一份特有的亲近。他在考古系列报道中连续发表《邺都遗韵》和《北朝遗珍》两篇文章,向读者和观众介绍临漳邺城遗址、磁县北朝墓群这两项重要的考古发现。其中《北朝遗珍》一文,还受到河北省主要领导的肯定、点赞。

  “创作团队阵容非常强大。”韩立森为本次大型全媒体考古系列报道的创作团队点赞。他称,团队里不仅有专家学者和一线考古文博人员深度介入,保持了作品内容的精良度和科学性,还有河北日报记者、编辑与多媒体制作团队的倾情打造,形成巨大合力。因此该报道无论是文字表达、版面设计,还是视频制作,都在保持风格统一的前提下,依然能够做到篇篇有特色,吸引更多普通大众对考古学、对河北省重要考古发现产生强烈兴趣,大大提高了社会关注度,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河北是文物大省,以前知道的人很少,随着媒体宣传不断升温,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说河北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如何落实到比较准确全面的认知层面,离不开持续推动考古学、历史学的知识向大众传播,并将之推广到更多普通人的认知里,这无疑还需要走很长的路。”在谢飞看来,蓬勃发展的中国考古事业,对河北考古学界和主流媒体携手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在探源中华文明、考古中国等重大考古学研究以及成果的社会分享和传播中,听到更多‘河北声音’。”这位年届七旬依然笔耕不辍的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在本次考古系列报道中,分担了分量最重的泥河湾遗址考古稿件的撰写,他用简练的语言、直白而富于科学性的论述,讲述着普通大众能听懂的、来自两百万年前“东方人类故乡”的远古故事。

  而张春长、何利群等考古一线学者,更多更直接地运用“文明现场”场景,奉献给读者最新解开历史谜团的芬芳花朵。让来自遥远历史的考古,最终走向普通大众生活,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回应这种要求,就是主流媒体和考古文博界的共同责任。河北考古将以更加宏阔的视野,用大众愿意读、读得懂的打开方式,让考古学科走出专业樊篱,走向大众,让普通人有机会了解考古、喜欢考古,并由衷地热爱我们祖先创造出的伟大而灿烂的中华文明。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文博、考古、媒体和各界需利用多元化赋能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萌起来。

  习曾指出,要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当今社会,人们对考古的关注度为什么持续走高?在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看来,这有其客观性和时代背景,人们在工业文明和虚拟生活造成的一些困扰下,对自身和内心的追问会变得强烈,会把眼光投向历史,追溯文明的源头。“更重要的在于我们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绕不开传承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议题。关注考古的意义就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传统、鉴古知今的文化基础。”韩立新总结说。

  “燕赵大地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是中华文明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传承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必须加强知识建设和媒体宣传。从这个意义上讲,河北考古应当‘热’起来,也必须‘热’起来。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考古系列报道可以说是进行了有益尝试——大型全媒体报道,每期配发短视频,形式活泼,很契合年轻群体的阅读和审美需求。”为此,韩立新建议,文物考古部门可以加强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这样的全媒体合作,携手打造高品位文化传播品牌。此外,文物考古部门也可增加与专业院校等研究机构联合,多方协作共同推动全社会对河北丰富历史资源的活化,对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

  张文瑞对河北日报持续近两年的大型全媒体考古系列报道也予以了高度评价,期待以此开启文物考古研究机构与主流媒体深度合作的美好未来。“我们大家都希望考古工作者不断有新的重要的考古发现,也希望这些考古发现能获得价值指向正确、宣传形式活泼的报道与推广,让更多人共享考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让考古成果“热”起来,让历史研究“深”下去。大众传播的介入,不应成为损害考古严肃性和科学性的理由。这是考古工作者对某些太过功利的媒体栏目敲响的警钟。在张春长眼中,文物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携带的历史信息,公众对考古的“阅读”,也应遵循正确的价值观,不猎奇、不媚俗。

  “我们期待河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河北考古更广泛地报道,因为我们还有许多考古工作和成果,需要社会公众认识与重视。”韩立森对文物考古报道表示期待的同时,也发出警示:在一片“考古热”中,考古人仍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执着于历史研究的深入。他还期待公众、媒体也要保持对考古、对文博事业的理性对待与建设性建议,避免不负责的炒作,特别要避免对所谓“文物经济价值”的炒作。

  专家学者们纷纷建言和期待,在“探源中华文明 倾听燕赵跫音”大型全媒体考古系列报道的召唤下,来自河北考古“文明现场”的璀璨星光,突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特色,闪耀于世界历史的星空,照亮我们未来之路。

浩瀚体育官网-浩瀚体育地址© 版权所有 LongDa Foodstuff Group Co.,Ltd 地址:山东省莱阳市.龙大工业园
电话:0535-7706586 E-mail:ldgroup@longda.cn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鲁ICP备10004414号-1
浩瀚体育官网-浩瀚体育地址© 版权所有 LongDa Foodstuff Group Co.,Ltd 地址:山东省莱阳市.龙大工业园
电话:0535-7706586 E-mail:ldgroup@longda.cn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鲁ICP备10004414号-1